当前位置:水东芥菜社会十月之书——记2006年10月所购图书杂志31册
十月之书——记2006年10月所购图书杂志31册
2022-05-24

十月之书

——记2006年10月所购图书杂志31册

1.蜗牛对壳的依恋

E·B·怀特的散文《对第四十八街的告别》(Good-bye to Forty-eighth Street)中有这样一段话,其中文大意是:

“还有一天,我发现自己正坐在一张沙发中间,它的一头放着那块被海狸啃过的木片,另一头则是我过去在学校里戴的那种荣誉帽。现在我真正想要的是一只能啃光这顶帽子的海狸。我永远也不会再戴这顶帽子了,可我却太软弱,居然无力将它扔掉,所以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它会永远尾随着我,直到我生命结束时为止,尽管它既不能给我温暖也不能给我幸福,却总能在我的阁楼里占据一小块地方。”

这番感慨,是怀特在搬家的过程中产生的。在清理过去的时候,我们也会对一些旧物发出同样的感慨,但对那些深爱的,必不可少的东西,却总是深深依恋着,犹如蜗牛依恋着他赖以生存的小房子。

前天下午,我想要查找一本书中的某段话。我明知道那本书放在哪个地方,最后还是凭记忆把那段话写了出来,因为那本书的上面堆着几十本书,旁边还有上百本其他书籍——至少要花20多分钟才可以拿到它。

是的,我的书虽然不多,却早已无处可放,只能胡乱地堆在一起,高得我甚至不敢从它们身边快步走过,又怎敢轻易劳驾它们呢,假如不是一定要这么做的话?是的,书似乎有点儿太多了,也许我不该买那么多。可是,哪里有一个连普通人都敢于登门的图书馆呢,在我居住的城市里?哪里有那样忠实可靠的朋友,他既不会在背后捅你一刀,也不会踩着你的肩膀往上爬,或是心中充满了剥削、压榨他人的欲望,不停地变幻着丑恶嘴脸,除了书之外?

昨天深夜,一声巨响把我从梦中敲醒。睁开眼,看见我的猫沉着地坐在床边,幸灾乐祸地瞅着地板,上面摊着几十本刚刚跌倒的书。

“别惹我,这一次可不是我干的!”它的眼神在说话。

我当然明白,不然它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跟它相比,我是全世界第一号大傻子。这已经是第几回了?我忘记了。真惊险哪,有一个夏天,我的手臂还曾被倒下来的精装书砸伤过呢。我跳下床,一边拣着那些书,一边暗想:“以后……以后……嗯,以后我还要继续买书,不管会出现多么严重的后果。”

也许,我该抽时间把书好好整理一下,让堆在地板上的书高度一律在一米以下。可我总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因为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几天前,刚刚译完一部儿童小说,本以为可以歇息几天,没想到接下来还需要再翻译一部更厚的书,此外还要翻译一些小篇幅的东西,那些零星的写作就更不必提了。幸好我今年住了一个多月的院,不然,我又怎么舍得用那么多的时间去休息?

就算这样,我也要让书“永远尾随着我”。这是蜗牛对壳的依恋,因为我真的不能够跟我的书分开。那就把别的东西统统舍弃,把所有空间都留给它们吧。让我继续在书本的密林和陷阱之间穿行,让我永远地陷进去,千万别拉我出来。

2.《基督山恩仇记》

10月1日,去师大书摊,22元购得五本书:

《狼王洛波》(外国儿童文学丛书),[加] 西顿著,黎金等译,少年儿童出版社1978年初版,1979年3印

《基督山恩仇记》(1~4),[法]大仲马著,蒋学模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初版

过去买过一本《狼王洛波》,太破,后面又缺了几页,这一本却几乎是新的。那个摊子上还有一本集中介绍古代笔记小说梗概的书,忘了是谁写的了,似乎是上古或中华的本子,被水泡过,不想买。

小时候有《基督山恩仇记》小人书,大约是4本,画得很不错,据此知道了该书的大意,以后反而不想去读原书了。不过,如果要买,一定要买人文社的这个本子,尽管后来上译社又出版过据原文翻译的,比较完善的本子。

回来后,用几天的时间看完了这四本《基督山恩仇记》。第一本写得最棒,可以算是二流中的一流。第二本实在太差了,连三流小说的水准都不够。据译者后记,此书是大仲马与两个朋友合作完成的,那么,我猜它的第二本大概是大仲马独立创作的,只有戏剧的腔调,却没有艺术味道,令人生厌的叙述和描写比比皆是。第三四本稍好,其中不乏精彩的段落,但总体水准还是不如第一本。

早听人说金庸从《基督山恩仇记》中借用过一些招术,现在看来,果然如此。且不说《倚天屠龙记》里的“山中老人”(当然,大仲马也是从《马可·波罗游记》中借来的),这里只说说我深爱的《连城诀》吧。

长老和邓蒂斯,犹如狄云与丁典。长老让邓蒂斯的学问在短期内达到速成,教会他学习的方法;丁典教会了狄云绝世武功和习练的法子;长老与丁典分别把宝藏的消息告诉了邓蒂斯与狄云;邓蒂斯与狄云分别被他们信任的万圭与维尔福陷害;邓蒂斯与狄云都有一个对他们的爱不能持久的恋人,只不过戚芳被金庸“害死”了,邓蒂斯的恋人最后还活着。此外,两者还有相似的地方,就不再细说了。

还有,在《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在地牢里的思想和他借别人衣服逃走的细节,跟邓蒂斯在狱中的部分细节非常相似。

3.《欧美环游记——再述奇》

3日傍晚,在家附近的书摊无意中购得一本小书,2元:

《欧美环游记——再述奇》(走向世界丛书),张德彝著,左步青校点,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初版

早在网上听说过这套书,却是头一次见到。书中有钟叔河先生的序文,估计这套书就算不是他主编的,他也曾参与过策划。

从书后的总目看,丛书共有几十种,都是清人及遗老们的海外纪行,其中还有一种李圭的《环游地球新录》。这个李圭应该就是《思痛记》的作者李小池。周作人在《风雨谈·鸦片事略》的正文中说:“李小池后来做了外交官,到过西洋,著有游记等书,我未得见。”在该文的“补记”中,他又说:“从来薰阁得李小池著《环游地球新录》四卷,盖光绪丙子(一八七六)往美国费里地费城参观博览会时的纪录,计《美会纪略》一卷,《游览随笔》二卷,《东行日记》一卷。”

这套书中,张德彝的“述奇”系列一共有7种,但第7种丢失了,末一种是“八叙奇”。我买到的这本《欧美环游记——再述奇》是第二种,记录的是作者在同治七、八年(1868~1869)随蒲安臣使团出国的见闻,为日记体。

从这些日记看,张德彝去过日本、美、法等地。其中有对当地风俗的记述,还记录了很多游戏的玩法。里面有几则日记很有趣,抄一点下来:

“徐尔德约观剧,先至其家,……伊言三年前平复南邦之后,与统领凌昆观剧,有刺客以手枪轰其统领,铅丸穿透。又伤伊之下颏,回家延治。”

(美国游记,1868年闰四月十四日,P65)

据译注,这里提到的徐尔德是美国国务卿,凌昆即林肯。我们知道,林肯1865年4月14日在华盛顿福特剧院遇刺,张德彝在此记录的正是这件事。

“闻外国人有恐生子女为累者,乃买一种皮套或绸套,贯于阳具之上,虽极倒凤颠鸾而一雏不卵。其法固妙矣,而孟子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惜此等人未之闻也。要之倡兴此法,使人斩嗣,其人也罪不容诛矣。所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法国游记,1869年正月初九日,P163)

钟先生在序文中说,这是“中国关于西洋避孕器具最早的知识”。虽然作者(大概还是满族人)当时只有20岁,却表现得这么咬牙切齿,可见人的生存环境对他的思想可以起到多么大的制约作用。

“是日,系西历四月初一日,土人呼曰‘弄人日’。是日,无论男女皆可彼此设计愚弄,互不怨悔。闻有送大木箱于人者,箱内层层尽纸,至尾则一小木鱼,长约寸许而已。”

(法国游记,1869年二月二十日)

“弄人日”即“愚人节”,但“弄人日”这个名字更好玩。同样好玩的是周作人在《谈虎集·二非佳兆论》一文末尾的发明:“一九二五年,四月一日,西国傻子节,疑今山人识”。

4.《松帕敏和嘎西娜》

8日,又去师大书摊,只购得一本小书,2元:

《松帕敏和嘎西娜》(傣族民间叙述长诗),陈贵培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59年初版,1978年3版1印

松帕敏和嘎西娜分别是国王与王后的名字,故事发生在西双版纳,彩图极具热带气息,封面也很醇美。据说,这篇长诗是在16世纪上半期产生的。

云南人民出版社在八十年代初一定印了许多册少数民族史诗,每本都有美丽的封面和彩图。9月20日,我一元买过一本该社1979年初版的《牡帕密帕》(拉祜族民间史诗);2004年8月21日,我一元买过一本该社1978年10月初版的《一百零一朵花》(傣族民间叙述长诗)。它们的插图、装帧虽非出自一手,风格却惊人地相似且完美,每本书的封面上却无“××丛书”的字样。希望我有再买到几种的好运。

傍晚,路过车站时,发现一个卖旧服装的女人也在卖旧书,1元购得一本:

《鼓手的遭遇》,[苏]盖达尔著,梦海译,吴列平装帧,少年儿童出版社1955年新1版,1979年7印

这部盖达尔作品很有意思,主角是一个男孩子。他父亲因贪污入狱,继母离家跟情人鬼混,只给他留下150卢布。最后,这点钱被人家一点一点地骗光了。

故事中的那些坏人,有如《木偶奇遇记》中的“瘸腿”狐狸和《大林和小林》中的那些反派形象,特别好玩;故事中的男孩,有点像左琴科《姐弟俩》中的男孩;盖达尔对儿童生活的描写,又让我想起《夏洛的网》。

可是,该书的故事简介却是这样写的:“本书写一个少先队的鼓手,被暗藏敌人的种种假相所迷惑,受骗上当,一度失足,不知不觉地成了阶级敌人手中的工具。……”

这么有趣的小说和译文,却被这样的故事简介糟蹋了,幸亏我对盖达尔的作品有信心,要不一看这故事简介就会转身离开的。

5.《新文学史料》

14日傍晚,2元在家附近的书摊购得一本1987年第3期的《新文学史料》。

其中有这样三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埃德加·斯诺采访鲁迅的问题单》(安危译) 、《鲁迅同斯诺谈话整理稿》(安危译)、《鲁迅和斯诺谈话的前前后后》(安危)。

钟叔河先生在《<周作人散文编年全集>编者前言》(刊于《鲁迅研究月刊》2003年第12期)一文中认为,斯诺那次与鲁迅的谈话时间为1933年2月21日,但安危在《鲁迅和斯诺谈话的前前后后》一文中推测说,这次谈话的时间不是1933年2月21日,而是1936年5月。

据安危介绍,那张采访鲁迅的问题单,上面的问题基本是斯诺夫人提出来的,因为她是一个中国新文学的爱好者。

在这些问题中,有这样一个:“自1917年的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最优秀的杂文作家是谁?”根据斯诺的整理稿,鲁迅的回答是:“周作人、林语堂、周树人(鲁迅)、陈独秀、梁启超。”

这个回答说明了什么,这里不想讨论,因为一说起来话就会太长了。

6.《外国文艺》

15日,去师大书摊,在一个小书屋里发现几十本《外国文艺》,每册2元购得,分别是1982年第4期,1983年第5、6期,1984年第3、4、6期,1985年第2、3、4期,1986年第5期,1987年第4、6期,1988年第5、6期,1989年第1、3、4期。

摊主(就是上个月卖我《辛格短篇小说选》的那一个)说,他还有一大摞《新文学史料》,连创刊号都有,昨天全部卖光了,每本5元。

这么贵的价格我可承受不起,所以也不觉得可惜。这些《外国文艺》不全且太少,这才是我感到可惜的。他说这些杂志是刚从图书馆弄来的,一本都还没有卖。接着,他又愤愤地说,他下手太晚了,很多建国前的新文学书都被人抢走了,他只弄到了两本,每本卖了100多,其中有一本郭沫若的小说。

与《世界文学》相比,《外国文艺》主要刊登当代作品,且以中短篇为主,里面没有太多我熟悉的作家。《外国文艺》每期也刊登美术作品,但只限于封二~封四,而且均为黑白,印得模模糊糊,不能引起我丝毫兴趣。但是,任意先生为《外国文艺》设计的封面却是少有的精品,虽然图案简单且从未更换过,但每期都有奇妙的色彩组合,自从过了九十年代,封面改由他人设计后,《外国文艺》的封面便再没什么好看了。

我翻了翻,1984年第6期《外国文艺》中,有32则戴骢先生选译的《手掌上的几粒石子》,这些译文后来全部收入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初版的《世界著名文学奖获得者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出版过陈淑贤译的《掌上珠玑》,收入的索洛乌欣散文比较全,但我更喜欢看漓江出版社《青年外国文学》1989年4、5合刊中的刘敦健、张铁夫译文,它的题目是《手掌上的小石子》,共收入84则。

1982年第4期,有五篇奈保尔的短篇小说,选自他唯一的短篇小说集《岛上的旗》,包括《圣诞故事》《理想的房客》《仇敌》《心》《哀悼者》,王永年等译。

1983年第6期,有王佩莉选译的卡内蒂游记《马拉喀什之声》。最近,我恰好在抽空看卡内蒂的长篇《迷惘》。

1986年第5期,有梅绍武译阿瑟·密勒剧作《美国时钟》。如此,杂志尚在,斯人已逝,可叹。

1989年第3期,有仝保民译莱·弗兰克中篇《男爵小姐及其恶仆——德国故事》。这是弗兰克(1882~1961)的最后一部作品,发表于1954年。小说以一战前的德国为背景,叙述者却是一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画家。独身的男爵小姐爱上了年轻的画家,却宁愿跟变态的男仆过变态的性生活,不断地折磨自己。最后,为了摆脱男仆的控制,男爵小姐将其枪杀,随后安静地自杀。译者交待,这篇作品曾受到托马斯·曼的好评,评论家一般认为此书描写了“性与爱的分离”,男爵小姐象征着两次大战中的德国,男仆则象征着纳粹。我觉得,那些评论家分析得很有道理。

弗兰克的长篇,国内也许有中译本。上译社的《译文丛刊》第5辑里,有一个他的早期中篇《最后一节车厢里》。小说讲述了一个火车车厢脱轨的故事,在生死关头,夸夸其谈的教授、共产主义演说家、银行家等各露丑态,一个穷苦的失业工人却变成了英雄。小说写的比较脸谱化,没有《羊脂球》那样高明的艺术手法。

7.《流浪汉》

24日傍晚,在家附近的书摊3元购得二书:

《黄金城》(新惊险小说译丛),[东德]艾尔格斯著,任之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57年初版

《流浪汉》,[美]肯尼迪著,王约西、袁凤珠译,施咸荣校,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初版

《黄金城》还比较新,是一本60页的小书,只有3万多字,写的是西班牙人去南美寻找黄金城,屠杀印第安人的故事。

《流浪汉》即《铁草》(Ironweed)。此前,我买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年初版的英文版《流浪汉》(常明玉注释),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年初版的《铁草》(郭建中、林珍珍译)。

这本《流浪汉》的出版时间在《铁草》之后,据说译文更好,所以我一直都在寻找它。

书前有一篇施咸荣先生的序文,里面有几幅乱七八糟的插图,就跟该社出版的《秘密经费》等书一样,但开本却变成了小32开。

与《铁草》相比,《流浪汉》的译文果然更加准确,但其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铁草》的原文中有这样一句:Francis was a kid when he saw Gus Ruhlan come out of the corner in bare knuckles.

《铁草》P11-12译为:“弗朗西斯小时候曾在这里看见加斯·罗兰杀气腾腾地从街角走过来。”

《流浪汉》P13译为:“弗朗西斯小时候曾看见古斯·鲁赫兰杀气势汹汹地从街角走出来。”

两者同样没有把“in bare knuckles”(指节铜套毕露)译出来。

8.《法国短篇小说选》

27日,去师大书摊,4元购得一本厚书:

《法国短篇小说选》,赵少侯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年初版

我说过,人文社和中青社在八十年代分别出版过系列外国短篇小说选,但中青社的本子我却没买过,这就是其中的一种,封面很淡雅,原来是曹辛之先生的设计。

这本书,曾经有人卖过六元。里面收入了12位作者的37篇小说,都是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品。其中,有几个我不太熟悉的作者,如《五只小狗》等3篇的作者菲利伯,其余多为巴尔扎克、司汤达、梅里美、左拉等人的作品,虽然常见,但译者比较新鲜,如巴尔扎克的《高利贷者》是陈占元译,这比较难找,因为我能见到的往往是傅雷先生的译文。

我更喜欢的法国文学译者是李青崖、赵少侯、郝运等,所以,当我发现莫泊桑的《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6篇,都德的《最后一课》等9篇,法朗士的《克兰比尔》等4篇,均为赵少侯所译,就一定要把这本书买下来。

其中还有三篇巴比塞的小说,包括那篇我早就读过的《小学教师》。它的篇幅和思想跟《最后一课》差不多,但作者表达了更为激烈的思想。小说的大意是:教会干涉学校,派神父来课堂视差,不许小学教师说人是平等的,只许他谈对基督的“信仰和爱”。为了抗议,小学教师当场枪杀神父及其助理,然后自杀身亡。我真希望能遇到这样的老师。

很想找到一部法朗士的短篇小说集,这本《法国短篇小说选》里面只收了他的四篇小说,实在太少。在许多年前,《文学周报》第201~205期、第208期曾经连载过徐蔚南翻译的《我友之书》,那是一部相当感人的童年回忆录,可惜现在却没有人愿意出版。

9.《小说见闻录》

28日傍晚,8元在家附近的书摊购得二书,代价不低:

《小说见闻录》,戴不凡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初版,1982年第2版1印

《西蒙》(现代文学译丛),[德]里昂·佛希特万格著,陈焘宇译,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初版,1955年3印

《小说见闻录》的大名早有耳闻,却没料到会在家门口发现它。全书收录的是各种论文,里面既涉及了嫦娥奔月、牛郎织女、钟馗故事等民间文艺,也包括施耐庵即郭勋考、金瓶梅零札、平话拾遗、西湖二集的取材等古典小说专论,还有零散的小说见闻、小说识小录。

戴不凡先生在后记里说,关于《豆棚闲话》作者艾衲居士的生平,他曾经“从周亮工那三部《尺牍新钞》中好不容易发现”,只有“几十个字”,当时“抄录下来,夹在‘黑笔记本’中丢失了。这次稍稍翻了这三部书,怎么也找不到了。如果要从头至尾再细读一遍这三部近百万字的书,……已不是我目前所能做得到的了。”

这是一个重要的线索,虽然戴先生并不能肯定这个资料的确来自《尺牍新钞》。拥有这套书的学者,不知后来是否在其中检索过?

从这个遗憾,也可以说明线装书的坏处,因为它虽然便于阅读和把玩,却难于翻检。比如,一部照原样影印的《儒林外史》,足足有四大册,每册差不多都有几百页,而一本铅印的《儒林外史》只要几百页就够了。那么,假如要查找《儒林外史》的某句话,在铅印本中翻找,一定比在厚厚的线装书中翻找要容易得多。

因此,我一向觉得线装书近似于古董或玩物,实用价值很低——除了可以作批注之外。当然,学者为了研究,却离不开它们。

《西蒙》(现代文学译丛),[德]里昂·佛希特万格著,陈焘宇译,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初版,1955年3印

这是一本很破旧的书,没有封底,版权页还在。封面已经污浊,但仍可以看清小说女主人公的侧面像,看起来宛如一头倔强的母狮,长发飘散着,极有动感。

小说讲的是一个法国姑娘的爱国故事,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

虽然名叫里昂,作者却并非法国人 正如杰克·伦敦不是英国人,都德不是德国人一样。该书的译者陈焘宇,曾经编选过《高尔斯华绥中短篇小说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出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曾经出版过一本里昂·孚依希特万格的《成功》(20世纪外国文学丛书,张荣昌等译),也是这个作者的作品,我二折购买的。

这个“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的名字很新鲜,查《上海出版志》,它是1953年底由棠棣出版社等“五家文艺书店组成”的,后来又被新文艺出版社所吸收。1958年,新文艺出版社又改名为上海文艺出版社。

由《上海出版志》可知,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在1953年出版过阿英的《雷峰塔传奇叙录》,在1955年出版过菲尔丁的《大伟人华尔德传》(景行、万紫译)、《尼克索短篇小说选》(施蛰存等译)等。

10.《西线无战事》

28日,收到一位江苏网友的赠书,非常非常的感谢,因为它是我梦寐以求的朱雯译《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德] 雷马克著,朱雯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初版

这是一本旧书,但品相很不错。书里有很多用红铅笔画的括号,不知是谁画的。估计那个读者是想把精彩的译文标注出来,让自己重点欣赏。可是,朱雯译本的精彩段落又岂是红铅笔画得过来的?所以,书中的红铅笔痕迹几乎到处都是,但用橡皮可以把它们基本都擦掉。

在擦的时候,忽然想起了一个高三时在我们班里重读的同学。出于对高考的热爱,他一连考了好几年;出于对教材的热爱,他用七彩的铅笔在每本教科书的不同地方用每种彩色铅笔做了不同的标记:下划线、波浪线、着重号、小方框……他画得那么一丝不苟,又是那么的津津有味,我甚至怀疑,假如他不是忘我地坚持创作这些彩色的条条框框,大概只参加一次高考就够了。与他相比,我惭愧得要死,因为我的教科书中只有我在课堂上涂抹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甚至还有以老师或同学形象为蓝本绘制的万圣节南瓜和大头怪之类的人物。高考结束后,我们进的是同一所学校,现在他却是什么科长或者处长了,人家都管他叫公务员哩。当然,我并没有说以前必须不停地用七彩铅笔在教科书上画彩色道道,以后才一定能当公务员,可我敢说,至少有这个可能咧。您瞧,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呀。

不怀念过去了,接着说雷马克。按照朱雯先生的介绍,雷马克一共写过11部长篇小说,分别是:

1.《西线无战事》(1929年)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2.《战后》(归来)(1931年)Der Weg Zuruck

3.《三个战友》(1937年)Three Comrades

4.《凯旋门》(1946年)Arch of Triumph

5.《生命的火花》(1952年)Spark of Life

6.《爱你的邻人》(1953年)(英译本名《流亡曲》,1941)

7.《生死存亡的时代》(1954年)A Time to Love and a Time to Die

8.《黑色方尖碑》(1956年)The Black Obelisk

9.《上帝没有宠儿》(1961年)Heaven Has No Favorites

10.《里斯本之夜》(1963年)The Night in Lisbon

11.《天堂里的影子》(1971年) Shadows in Paradise

如果加上雷马克1920年自费出版的《梦之窝》(梦幻小屋,Die Traumbude),还有他在1927~1928年在报上连载发表的《地平线上的车站》(Station am Horizont),共计13种。

据译林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李清华译《西线无战事》序文,雷马克在1961年还出版过一种《地平线上的车站》续篇——《上帝不识宠儿》。

2002年,译林出版社出过一本《地平线上的车站 天涯羁旅》,高中甫、黄明嘉译。译者称《天涯羁旅》是雷马克的遗著,本名为《受称赞的国度》(Das gelobte land)。

那么,雷马克创作的小说一共有15种。

顺便再说说《凯旋门》。它是朱雯先生翻译的第一部雷马克作品,我前几天刚刚欣赏完。据译者后记,此书是1945年所译,1948年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列入巴金主编的译文丛书。巴金希望朱雯能译出雷马克的全集,但他没有完成这个愿望。1995年,《凯旋门》由上海译文社新版时,朱雯先生曾带病修订了旧译,但因精力不济而没能彻底修订。如今,朱雯先生已经西去,他的雷马克翻译已成绝响,从此恐怕再没人弹得出那样完美的音色了。不过,由于是旧译的关系,《凯旋门》的译文比另外几部稍微逊色,其中有一些比较生硬的句子,应该很容易修订,假如译者不是精力不济,一定能修改得更好。即便如此,《凯旋门》仍然是奇美的,全书洋溢着诗一样的气息,这在别人的译文中却难以感受得到。与其去读赵丽华,不如去读一读朱雯译的《凯旋门》,它定能教会你怎么写诗。

再总的介绍一下我知道的雷马克作品在建国后的出版情况。

1.朱雯译文7种

《里斯本之夜》,朱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初版,定价0.7元,2004年2月9日2.5元购

《三个战友》《流亡曲》《里斯本之夜》《黑色方尖碑》《凯旋门》:朱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出版,精装本,封面有“雷马克文集”的字样。其中,除《凯旋门》外,余皆为扁体字,读起来很不舒服。《里斯本之夜》是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的重印本,但这套“雷马克文集”的封面设计比较恶劣,不如旧版《里斯本之夜》的封面设计,虽然两者都出于同一个设计者之手。《凯旋门》后来还有一种名著普及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初版。

《生死存亡的时代》,朱雯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初版,定价1.15元:此书我没有买过,但从超星下载并扫校成电子版了,译文美得使人几乎对生活失去信心,不能多读。

《西线无战事》(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德] 雷马克著,朱雯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初版:这部译文的美好,正如《三个战友》等译文一样,也不必我多说。

现在,我大约只需要寻找朱雯译的《生死存亡的时代》了。

2.他人译文5种

《在纳粹铁丝网后面》(即《生命的火花》):王竞、章伟良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84年12月初版,定价1.55元,2006年6月27日购:译文一般。此书有过两种封面,我买的这一种是比较难看的,封面有一个鬼魅般的人影。在买到此书之前,我曾经把它从超星下载并扫校成电子版。

《地平线上的车站 天涯羁旅》,高中甫、黄明嘉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出版。

此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过高长荣译的《凯旋门》,译林出版社2001年出版过李清华译的《西线无战事》:两者我都买过,但现在已不打算再继续拥有。

3.似乎未出版过的雷马克小说译作3种

《战后》(归来)

《上帝没有宠儿》

《梦之窝》(梦幻小屋)

下面,我们来简单比较一下译林版(李清华译本)与外国文学出版社(朱雯译本)的译文:

在我们周围,伸展着一片繁花盛放的草地。青草摇摆着细嫩的散穗花序,白蝴蝶翩翩翻飞,漂浮在残夏那柔和的暖风上面。我们读着信,看着报,一边还抽着烟。我们摘下了军帽,把它们放在身边。和风拨弄着我们的头发,它也拨弄着我们的语言和思想。(朱译本,P7)

我们的四周有一片野花盛开的草地。青草摇摆着细嫩的圆锥花序,白蝴蝶翩翩飞来,漂浮在晚夏柔和的暖风中。我们看着信和报纸,抽着烟。我们摘下帽子,把它们放在身旁。风舞弄着我们的头发,也拨弄着我们的语言和思想。(李译本,P8)

【请注意这些关键词:“青草摇摆着细嫩的”、“白蝴蝶翩翩”、“漂浮”、“柔和的暖风”、“拨弄着我们的语言和思想”。】

当他长久地、有力地紧贴着它的时候,当他怕被炮火轰死,把脸和四肢深深地埋在它的怀里的时候,那它就是他唯一的朋友,是他的兄弟,是他的母亲;他把自己的恐惧和呼号,抑制在它的沉默与安谧之中;(朱译本,P42)

当他久久地、有力地紧贴着它时,当他在面对炮火的极大恐惧中,把他的身体连同脸和四肢深深地埋在它怀里的时候,那它就是他唯一的朋友、他的兄弟、他的母亲;他把自己的恐惧和叫喊发泄到它的沉默和安谧中,(李译本,P41)

【请注意这些关键词:“有力地紧贴着它”、“脸和四肢深深地埋在它的怀里的时候,那它就是他唯一的朋友”、“他把自己的恐惧和”、“它的沉默与安谧”。】

他是往前面仆倒下去的,躺在地上,好像睡着了一般。把他翻过来,人们看到他可能没受长时间的痛苦;他脸上有一种沉着的表情,差不多象是满意的样子,因为事情终于这样结束了。(朱译本,全书最后一段)

他是向前面倒下去的,躺在地上仿佛睡着了一样。人们把他翻过来,看到他可能没有遭受多长时间的痛苦;他的脸上有一种沉着的表情,差不多象是满意的样子,因为事情终于这样结束了。(李译本,全书最后一段)

【请注意这两段译文,其中有多少不同?】

另外要说的是,译林版的《西线无战事》中有一篇极长的序文,里面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但丝毫也没有谈及朱雯及其翻译的《西线无战事》。

就说这些吧,除非在月末的最后几天里还能买到什么书。

15:48 06-10-29 肖毛

2006年10月所购图书杂志31册目录

2006年10月1日,实付22元

1.《狼王洛波》(外国儿童文学丛书),[加] 西顿著,黎金等译,装帧设计:胡国良,少年儿童出版社1978年初版,1979年3印,定价0.42元,2元购

2~5.《基督山恩仇记》(1~4),[法]大仲马著,蒋学模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初版,封面设计:柳成荫,定价4元,20元购

2006年10月3日,实付2元

6.《欧美环游记——再述奇》(走向世界丛书),张德彝著,左步青校点,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初版,装帧设计:易地,定价(平)0.72元

2006年10月8日,实付3元

7.《松帕敏和嘎西娜》(傣族民间叙述长诗),陈贵培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59年初版,1978年3版1印,定价(平)0.33元,彩图、装帧:郎森,2元购

8.《鼓手的遭遇》,[苏]盖达尔著,梦海译,吴列平装帧,少年儿童出版社1955年新1版,1979年7印,定价0.35元,1元购

2006年10月14日,实付2元

9.《新文学史料》(1987年第3期),定价1.8元

2006年10月15日,实付34元

10~26.《外国文艺》,1982年第4期,1983年第5、6期,1984年第3、4、6期,1985年第2、3、4期,1986年第5期,1987年第4、6期,1988年第5、6期,1989年第1、3、4期,每册2元购

2006年10月24日,实付3元

27.《流浪汉》,[美]肯尼迪著,王约西、袁凤珠译,施咸荣校,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初版,定价2.55元,2元购

28.《黄金城》(新惊险小说译丛),[东德]艾尔格斯著,任之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57年初版,定价1角9分,1元购

2006年10月27日,实付4元

29.《法国短篇小说选》,赵少侯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年初版,封面设计:曹辛之,定价1.7元

2006年10月28日,实付8元

30.《小说见闻录》,戴不凡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初版,1982年第2版1印,封面设计:张妙夫,封面题字:马太龙,定价0.9元,4元购

31.《西蒙》(现代文学译丛),[德]里昂·佛希特万格著,陈焘宇译,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初版,1955年3印,定价1元1角1分,4元购

2006年10月购书总付:78元

附:

网友赠书一册

2006年10月28日,江苏网友赠书

《西线无战事》(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德] 雷马克著,朱雯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初版,封面设计:于绍文,定价0.78元

水东芥菜    手机版    网站地图    QQ号:57780188